7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地)、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寧夏研究院重大咨詢研究項目“寧夏碳達峰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啟動與研討會在寧夏銀川召開。該項目作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寧夏研究院頂層設計立項的2021年重大戰略咨詢項目,將在多位院士的參與下為寧夏碳達峰行動提供科學支撐。
據悉,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負責,依托單位為中國礦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江蘇省碳中和聯合研究中心、寧夏生態環境廳、科技廳、交通廳、寧夏清潔發展機制環保服務中心、寧夏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多單位參與項目。
寧夏是中國的富煤省區之一,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超過80%,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能源消費量劇增的特征十分顯著,造成寧夏煤炭消費所排放的CO2當量占碳排放總量的80%以上,形成了碳排放強度全國最大、人均碳排放量全國第二的嚴峻形勢。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教授周福寶表示,在組織編制寧夏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基礎上,設立重大咨詢研究項目“寧夏碳達峰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十分必要。
寧夏科技廳副廳長陳放表示,寧夏計劃到2035年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寧夏作為欠發達地區,尚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產業發展依然依賴高碳產業結構,制造業處在產業鏈的中低端、煤炭消費占比、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此情境下,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難度巨大,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做好戰略謀劃,確定重點領域,才能兼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碳中和目標實現。”陳放說,寧夏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編制工作也已正式啟動,此次項目啟動會將助推強化細化寧夏重點行業和區域相關碳減排政策舉措研究,科學推動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低碳轉型升級。
據悉,該項目將以寧夏碳達峰行動方案為基本框架,以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特征、能源供給側與消費側結構、能源跨省區輸入與輸出情況,以及能源、工業、交通、建筑、土地利用、服務業、居民生活等部門碳排放歷史與趨勢為背景,以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基礎上的寧夏碳達峰目標分析深化和實施路徑優化、寧夏碳達峰行動方案與碳中和戰略的有機銜接為研究切入點,從能源、工業、交通、建筑、服務業、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碳達峰行動路徑的細化優化,土地利用等寧夏特色領域碳達峰行動路徑的強化和補充,多部門多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落地的協同碳減排和綜合政策舉措,基于碳達峰行動方案的碳中和相關規劃、布局、部署對策為核心研究內容。最終,圍繞寧夏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建立具體化的寧夏低碳發展的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方法和碳市場高效運行機制,提出寧夏低碳發展的技術創新、碳市場高效運行對策建議,構建寧夏經濟社會可持續低碳發展模式、實施碳中和戰略和實現碳排放科學治理的對策及重大技術攻關建議,切實保障寧夏碳達峰行動方案落地實施,助力寧夏碳中和工作部署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同時,該項目設立了寧夏碳排放相關基礎數據與碳達峰行動方案深化研究,推進寧夏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的能源、工業部門政策舉措接續研究,推進寧夏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的交通、建筑、土地利用(農業等)、服務業、居民生活等部門政策舉措接續研究,寧夏碳達峰行動方案對實現碳中和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碳達峰碳中和約束下寧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等相關課題。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