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5月份工業經濟效益月度報告顯示,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3.4%,比2019年同期增長48.0%,兩年平均增長21.7%(以2019年同期數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對此表示,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持續鞏固,市場需求穩定恢復,工業企業經營狀況不斷改善,企業利潤持續穩定增長。
從5月份當月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6.4%,比2019年同期增長44.6%,兩年平均增長20.2%。從具體數據來看,近七成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八成行業盈利超過2019年同期。5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或扭虧為盈),占68.3%。其中,有8個行業利潤增速超過100%,有6個行業利潤增速在30%至100%之間。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33個行業實現利潤增長,占80.5%。
朱虹表示,5月份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延續穩定恢復態勢,但企業盈利不平衡狀況較為突出,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一是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工業企業新增利潤主要集中于上游采礦和原材料制造行業,下游行業成本壓力不斷加大;二是小微企業利潤增速低于大中型企業,私營企業利潤增速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下階段,要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力企業紓困解難,著力引導大宗商品價格向供求基本面回歸,推動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對工業企業產生較大影響的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品種連創新高。5月份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三次“點名”大宗商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約談提醒大宗商品重點企業,監管頻頻“亮劍”,部分大宗商品明顯“退燒”。
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5月份最核心的關注點是大宗商品價格對工業企業利潤的結構性擾動,這將決定通脹壓力的傳導以及對未來經濟的結構性影響。從結果上看,5月份通脹并未對工業利潤形成整體性的沖擊,但結構上存在分化:上游好于下游,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速回落;國企好于民企;大中型企業好于小微企業。往后看,預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短期仍可以維持在較高水平,但需關注漲價對中下游工業行業的持續影響。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部聯席負責人、宏觀經濟與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黃文濤表示,隨著調控政策逐步落地顯效,大宗商品價格會有回落。但受大宗商品價格支撐,部分工業企業利潤下半年仍將保持高位。行業利潤分化格局預計不會發生實質性改變。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