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量比2023年增加221.8億斤、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超過3300萬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3年實際增長6.3%……在20日國新辦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介紹,2024年我國糧食生產邁上新臺階,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具體來看,2024年我國糧食生產克服高溫干旱、極端洪澇、超強臺風等自然災害影響,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達到1.413萬億斤,中國飯碗里裝了更多中國糧。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任務順利完成,全面摸清了種質資源的家底。鄉村富民產業蓬勃發展,預計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8萬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119元。農村改革重點任務穩步推進,在安徽、湖南、廣西三省區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省試點,在其他省份的縣、鄉鎮有序開展試點工作,試點地區絕大多數農戶的承包地總體順延等。
此外,2024年我國還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左右,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5%以上。鄉村道路、供水、通郵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2025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張興旺說,過渡期以來,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主要有四方面的成效:底線更牢了,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累計幫扶534萬名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穩定消除風險;產業更強了,832個脫貧縣均培育形成了2到3個主導產業,總產值超過1.7萬億元,近四分之三的脫貧人口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就業穩住了,截至2024年底,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人數達3305萬人,已連續4年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收入增加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脫貧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384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6.5%。
張興旺表示,2025年,農業農村部將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研究謀劃過渡期后常態化幫扶政策舉措,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一是優化監測幫扶提效率。加快建設覆蓋農村人口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大數據信息系統,更多依靠農戶自主申報、部門篩查預警和基層干部日常走訪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監測識別,因人因戶開展精準幫扶。
二是強化產業就業幫扶提質量。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推進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讓幫扶產業成為持續帶動增收的富民產業。深入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提高就業培訓質量,確保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三是深化重點區域幫扶促發展。聚焦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等重點區域,深化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讓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在鄉村全面振興道路上不掉隊、趕上來。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